2007年6月12日

七年級生管五年級生

剛讀到一篇奇摩新聞,標題叫做「七年級管五年級,職場新現象」,我心中一震,想說:嗯,這樣的日子也該來了。

我是一個神經粗一點、想事情偏向樂觀思考的人,但過去一年以來有兩件事情讓我比較worry,一件事情是地球暖化現象,一件事情就是職場新秩序的來臨。(其實不只是這些大趨勢啦,我右眼的弱化也讓我覺得有點煩)

擔心地球暖化現象是從我一個部門經理在月會上對同事分享他對地球暖化這個主題的看法後開始的。這個主題我有空再談,我先focus在職場新秩序這個主題上。

自從網路經濟開始發達之後,全球的經濟體制產生了快速巨變,如果很簡單的說,我認為是全球化更為強烈,地域性的框架都被打破,這個變化使得強權國有機會更強權,但某些時刻因為遊戲框架的改變,也使得一些原先較邊陲的player開始玩新的game,產生新的贏面。

框架的改變,好處是你如果有競爭力想長得更快,現在比較沒有人能攔你,比較沒有人因為你以前地理位置比較偏或非主流就忽視你。但全球化網路經濟造成壁壘與疆界崩壞之後,比較麻煩的是原先你沒想到的敵人通通一古腦的蹦出來,比如說快速崛起的印度、中國等。

我其實很早有自知之命,我雖現在看起來比一般傳產行業站在新經濟浪潮一點,比我老爸那一代快幾十年做到職場高位,但恐怕不只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的後面還有更兇的急浪隨時要把我們蓋過吧。

身處網路產業,我其實都一直有憂患意識的。連Yahoo!都被謠傳隨時可能被併購(網路產業又有什麼是不可能呢?),也沒有一個優秀的網路公司敢promise說他未來5年還會不會有現今的產業優勢吧。

我一直相信,我過幾年的老闆應該不是在台灣,他也未必會說中文或者年紀比我大。從我這些推估大概也知道我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是非常高的,沒為什麼,只因為我們被迫要面對一個快速巨變的數位經濟時代,你莫名奇妙在職場被幹掉、失去工作的機率是上一個世代的幾十倍。

所以,當「七年級管五年級現象」出現時,大家都要習慣,這個時代「資深」一點都不是優勢,它只代表你要的薪水大概比較多,當企業要裁員時,資方都先虎視眈眈的先review抬頭上有「資深」兩個字的傢伙。(唉,我名片上也有資深兩個字@_@)

除了能力,一切都是次要。
由這篇「七年級管五年級」的雅虎新聞還可得知,企業現在要的年輕儲備菁英還被要求在2年內要濃縮學習普通員工10年-20年的菁華。我想資深工作者現在真是剉冽等,既害怕失業又擔心競爭力跟不上年輕一輩。
30歲的Mr.6在剛改版的部落格上宣告他要去創業了(文:一周年感言),他想拋去現在擁有的一切溫暖的感覺,他要當一個新創公司30歲的執行長。我給他那篇文章的留言是「6兄,你真帶種!加油!」。提到他還有一個原因是,另一位知名的網路趨勢觀察者<數位之牆>牆主黃彥達曾在「數位之牆10周年,一個中年男子的揮別之淚」文章中提及「世代交替的時間到了」,當他看到Mr.6這樣一個小他多歲的年輕人與他的文筆時,心中有無限的感慨,覺得年輕輩已經擠進原先自己獨佔的遊戲圈圈,自己也該離開去尋找另一個圈圈了。

是啊,世代交替的時候到了!而且早就到了! 不要說7年級生管五年級生,我看未來能跟比你年紀差兩輪的小老弟工作,代表兩個意義:1.你這家公司很彈性,應該較有競爭力.2.恭喜你能力還不算太差,你還有被小老弟利用的價值,所以還沒中年失業。我想在一些更快速變度的產業,在一些為了求生存彈性變動極大的行業,很多5年級生恐怕連被7年級管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快速崛起的六七年級更不管你資不資深,他只要你的產值,你是等著被他們超越的,他也未必有耐心跟一個過時的工作者交心吧。

上禮拜在公司,聽到我坐位前面有幾位小美眉在談楊宗緯和蕭敬騰,我立刻湊過去想跟她們攀談分享我的心得。結果一位可愛的7年級美眉對我說:「你知道楊宗緯喔?那.你.年.輕.喔 !」(她講完,身邊的女生一起笑。)「一定是你太太喜歡看,你才跟著看的吧?!」另一位接著說。

挖勒,這是什麼世界,我現在就被排除在年輕人外,沒有人叫我看,我就不可能看「超級星光大道」就對了? 我什麼時候已被這群7年級生貼上標籤,把我當成「要靠聽楊宗緯,才能證明我很年輕」的族群?。

唉,世代交替的壓力一定要這麼大嗎? (文:V怪客)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2007年6月3日

忘記轉大人的年輕主管


亂世出英雄。尤其是在風起雲湧快速變動的網路產業。

很多在傳產公司要按照輩分倫理、考績表現一年一年爬,爬一二十年才有的抬頭,在新創的網路公司拼個一兩年可能就拿到了。

這是多適合年輕人闖盪的數位時代啊。這也是詹宏志在演講上所言,最適合年輕人出頭的兩個大時代之一,另一個是中國大陸開放。他說,想辦法去做網路,想辦法去中國大陸,這兩條路對年輕人而言都充滿著無窮的機會。

當然,詹宏志說的這些動作還是有最佳moment,我認為現在上述這兩個動作的時機也稍微晚些了。

何謂「忘記轉大人」的年輕主管呢?這是我身邊所見幾位極幸運的六年級或甚至七年級經理人的寫照。

網路公司看起來好像用人標準不是很高,但又有些「棉角」,很多人進來後都不能創造自己的價值,不久後又淘汰離開。適應的人就很適應,而這些適應的人、發光的人多半都是對網路環境十分熟稔的年輕一輩。

他們進來這間網路公司時,可能學歷跟經歷都不是很耀眼,就是對網拍或業務有經驗,甚至很多都是社會新鮮人。但他們反而也沒什麼職場包袱或惰性積習,他們擁有拼命三郎、專注付出的特質,努力在最短時間內創造商品線營收的高成長曲線。

公司快速成長需要開創性的英雄,他們紅了,公司論功行賞就給予這些開疆闢土的年輕夥伴連番的獎勵與升遷。他們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不只一兩次的晉升,擁有職場過去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與投資報酬率,薪水快速超越同儕。


而這樣連續漲停板式的爆發性成長,乍看好處是勞資盡歡,可是我看在眼裡問題也慢慢的浮現。十幾年前的一部電影「回到未來」湯姆漢克因為跟一台投幣式算命機許願想變成大人,竟從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隔天變成一個20幾歲的大人,且在知名玩具公司開始上起班。沒多久時間,由於他根本靈魂骨子裡就是小男孩,建議公司研發的玩具大賣後,他竟變成公司的副總裁。

這個「轉大人」的過程精彩且張力十足,但影片後段我們也看到湯姆漢克還是沒辦法繼續調適扮演好一位大人世界資深主管的工作,對成人的情愛也有些困窘不知所措。

這樣的拉拔有時太快了,我認為有時這種「交易型領導」下的報酬激勵,遠勝過當事人是否升任一個「主管領袖」應有的特質評估時,就產生了湯姆漢克與我所見到的一群「忘記轉大人」的年輕主管。

很多人是當上主管後,才學習當主管的。無可厚非,我說過亂世出英雄,對於一些傑出的業務人才,有時升遷的速度超過你想像,你也未必來得及準備upgrade。

這裡會有哪些情況發生呢?

1.升遷變成論功行賞酬庸性質,演變成業績好的人都以為自己適合當主管。久沒升遷到就抑鬱不平,覺得公司虧欠他。但他可能不知道他人緣奇差,沒有人想被他領導。


2.主管頭銜變成是一個從被指使方,轉換為方便指使他人工作的身分。而忘了一個管理者應該具有哪些的風格特質與進階管理技巧。


3. 當工作都發出去後,主管反而做事情沒有方向,缺乏策略性,或者說還不是很清楚主管到底要做哪些跟以前不同的事情。


4.發言談話還是像以前一樣開玩笑,不太熟稔跟高階主管開會時,到底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會議中開口的時機都是講笑話,鮮少提供經過策略思考的見地。


5.團隊領導技巧在你當一線業務PM時,還不是很關鍵,反正自己目標達成就好。但是一旦升為一堆商品主管的主管時,事情都不是自己做,必須經過團隊溝通指揮調度時,這裡年輕主管人際互動技巧的不足、整合思考力的薄弱、領導才能的困窘就全都快速地被暴露出來。


說實話,有些100分的超級業務PM,當拉起來當team主管時就表現進退失據,分數甚至不到70分。很可惜,在我眼裡,他們是忘記轉大人的主管;也許一旦他們體認到應該要有更多的學習與轉變,他們若更謙虛改變,應該會更快轉型成功,upgrade到下一階段。 (圖.文:V怪客)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