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0日

紅點的魔力

剛剛我從公司一樓搭電梯上來時,身旁有幾個看起來是要來我們公司拜訪的廠商業務代表。(從他們的對話、穿著,以及跟我按同樣樓層來判斷)

他們的對話很業務,談著什麼機器多少台、多少毛利,話題不是很吸引我。
無意間看到男業務的黑色公事包,不,應該是說我先看到一個「紅點」後,才間接的注意到這個黑色公事包。

這個紅點吸引了我。而這個黑色包包因這個紅點,而讓我的印象有了不同。
不用說,因為這個有一顆紅點的黑色包包,讓我得知他是用IBM的notebook。
然後,我對這個男業務的印象有了不同。
他從一個長相、談話都很平凡的男業務,變成一個使用IBM NB的男業務。我似乎覺得他的斤兩好像跟十秒前不同。

這真是一個發生在電梯內小小的蝴蝶效應。
一顆紅點能產生這麼大的認知變化。
這就是品牌的魔力。

我對IBM NB的印象很好,我每次看演講現場的主講人拿出他(她)的黑色IBM NB,我會先對他有比較專業的好感。(我很膚淺嗎?不太清楚,但我似乎會有這樣的聯想。)

不好意思,先自首一下,我就是用IBM NB,這個部落格的每篇文章,都是用它完成的。

我還不太能接受,它已經變成大陸品牌。我本來以為我會一直用IBM NB,以後升級換機也是,但現在如果新的NB打上Lenovo logo,而不再出現IBM logo,我很難接受。不舒服。不會買了。(對不起,也許真的有點膚淺。)

品牌史上,另一個帶有菁英意識的紅點,有人稱它為「可樂標」。
它是Leica徠卡相機。
迷攝影的人會知道它的經典地位。
一台相機、一台望遠鏡,多印了這個可樂標,價錢可以貴上幾倍。

不好意思,我再自首一下,我電子防潮箱裡的傳統相機就是Leica R7。
雖然這一款不是經典名機M6或R6,但我用起來感覺實在不賴,不論是光學上的呈現,還是心理上的虛榮。(後者可以讓你自動美化前者。)

記得十多年前我在台北市博愛路(相機專賣街)的某家櫥窗前欣賞相機時,身邊剛好有一個德國人也來看相機。他看我盯著Leica相機看,他對我說這個Leica相機很不錯吧,大概要多少錢?我回答他大概的價錢後,過幾秒,我繼續說「我背包中就有一台」。

他看我一個學生樣,竟然包包中就有一台,他整個眼睛瞪著大大的不敢置信我竟然買得起。那一刻,年輕的我還真是感到驕傲虛榮。(拍得好不好先不管了啦,起碼先為國爭光一下吧。)

還記得那一套Leica是我在當年台灣總代理結束代理大特賣時,我變賣掉所有Nikon F3系列才升級進貢的。

迷相機的人,最後一定會迷到蔡司以及Leica(通常Leica是135相機的終極目標,再來就是大底片的哈蘇了),跟開名車的人一定會最起碼經過雙B一樣。Logo的力量很大,而設計美學的背後,常常有一個技術精進、品質嚴苛的製造工藝在當後盾。沒有這些,你的Logo不起來。(Benq的產品大家都看得出品牌企圖心,但就是在這個部份差了一些。)

當IBM、Leica這些機器失去了紅點,它的內在品質可能還是一樣好,但顧客累積數十年的品牌印象就全沒了。沒有名牌的光環與溢價效果

少了紅點,他們的Fans將失去了拜物的瞄準心。
少了Logo,歐洲時尚工業的產值也許將萎縮到1/10也不一定。

試問,
沒有可樂標的Leica相機你會買嗎?
沒有LV logo的LV名牌包你會買嗎?




延伸閱讀:
意識流低限名牌,無印良品/V怪客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14 則留言:

tenz 提到...

我本來也是用 IBM NB,X22 撐了五年後本想換成 X61,但幾經考慮後賭命換了 Macbook,兩個多月來十分快樂。

用小白簡報看起來會不會比較不專業啊? XD

匿名 提到...

我喜歡的,就是「紅點」呀....

匿名 提到...

我反而不太愛那個紅點耶,用不習慣,老是習慣用滑鼠。XD

但說到紅點,我直覺想到的是臉上長了痘痘...^^|||

林文欽 提到...

To tenz

紅點有專業人的印象。小白有創作人的想像。紅白大對抗,兩者都很優啦。

To aab
紅的好啊。

To豆芽
紅點是簡單而強烈的設計。我自己也很少用,都外接滑鼠。^_^

Vista Cheng 提到...

我家有一台哈蘇,我想我該找時間和他培養感情。

我家還有好幾臺相機和好多顆鏡頭,嗯。

Ken Worker 提到...

今晚剛入手一部X61,轉頭就看到你這篇,哈。

林文欽 提到...

To Vista

對喔,你父親是攝影達人,怎能沒有哈蘇呢。
哈蘇鏡頭、跟蔡司、徠卡都是鏡中之王。這些名鏡的畫質論戰是永無止境的。^_^
你有空應該去拍拍看。

To 工頭

哇~恭喜你新入手X61,忌妒ㄟ,人家我才用x32。小弟我從此看你感覺又不一樣了啦。以後我想到工頭就變成了「用IBM X61的工頭」囉。

P 提到...

我是用已經過三年保固的X31,還多裝了底座電池,換了7200轉硬碟,仍然正常服役中
對於X系列,我從推薦同學買X21、X32一直支持到幫我妹買X60。但我覺得Thinkpad貼心的設計還有LED小燈,那真的是會議簡報、晚上坐車使用電腦時不可或缺的好夥伴(並不是每個人都會中英盲打的啊)。

匿名 提到...

說到紅白大對抗...
倒是有兩個觀點可以參考
1. snow在40年前提出的"兩種文化"
社會上的教育體系和我們的智慧層面,都具有兩種文化間的特色,一方面是藝術或人文,另一方面則是科學,這兩種文化對立或彼此誤解的情況其實已有很長的歷史,但是直到史諾1959年發表的演講稿,才將這個議題帶到台面上,引起人們的注意,開始公眾辯論,直到今天,這個議題仍在大眾媒體上激烈辯論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09046
http://sts.nthu.edu.tw/board/read.php?f=2&i=369&t=369

2.雪莉·特克的"兩種美學"
早期MS -DOS系統因為使用者可潛入電腦內部操作及窺視建制及程式,而享得一種現代主義對透明性風格的優越感,而後麥金塔以其「模擬桌面」,成為使用者通往電腦世界的介面,而當此精簡易用的使用介面取勝時,原本屬於現代主義的透明風格變成指涉無須探究事物內部,便能使事物運作的透明風格。
(詳見雪莉·特克《虛擬化身》的"兩種美學"一章及尤美琪,超文本的歧路花園,資訊社會研究(2),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p3,2002年1月)

不過不論哪一種分歧,都各自有各自的擁護者,當擁護者發揮某種超越goods本身以外而有強大支持度的時候,就產生了品牌的"溢價"效益了…
(瞧~我有很認真地上V大的EC課呢^^)

品牌這件事很妙...
你會因為他愛用Muji而fall in love嗎?
或你會因為她都在家payeasy而充滿幻想嗎:P

又或者這篇文章裡的"紅點"
就是羅蘭巴特在"明室"講的照片的"刺點"
就是一個讓你看了就有點feel,好像刺到什麼心頭上感官上的某個區域一樣的什麼東西吧^^

林文欽 提到...

To filip

想不到這篇紅點文章,可以吸引到幾位熱血紅軍,如果我想買超輕薄+含光碟機+大些螢幕,那我該買哪一台呢?(先不考慮價錢的話)

To Show

你每次來的文章都寫得好認真喔,這樣不行啦,雖然說你來這邊很自在,但是V規定說以後不能寫得比本文出色好嗎?

不過,世界真的因有美好的設計而更美好。

匿名 提到...

YES SIR^^...
V規定就算..:P ha~
不過應該是V大POST的好 ,讓大家都好自在哩...

ps.我前天有意外看到一份APPLE的ipod G5的利潤分配表,話說哪些製造商(台灣啊、韓國啊)分多少之類的,唯一什麼都沒做的apple 卻拿了高達48%??(數字有點忘記...待確認)的表
但不知道要去哪裡找!!好神奇的表說....品牌真值錢...^^
誰有看過可以拿出來分享咩...

林文欽 提到...

To Show
我在學校念個案時有唸到Apple,他們因為產品是賣方市場且量很大,所以所有的毛利大部分都自己吞掉,台灣代工業者還有銷售通路業者都分到很少,這也是台灣製造業的悲哀吧。

P 提到...

若要滿足:超輕薄+含光碟機+大些螢幕

真正要算得上大螢幕且輕薄,大概也就只有Panasonic的Let's note系列,詳細規格可以參考
http://panasonic.jp/pc/

或是可以考慮一下不太輕薄蛋含光碟機和大螢幕的T61
看過「矇矇的秘密基地」寫的買T61的過程,讓我也很想換成T61啊
http://www.kenming.idv.tw/index.php?p=677&more=1&c=1&tb=1&pb=1

林文欽 提到...

To Filip

謝啦,那篇文章寫得還真詳細。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